三、 控制感与精神病理学
人们常说:“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这是心理应激时的心理感受,感到未来难以预测,内心缺少安全感和控制感。
如果随机地点击白鼠,它就会变得很焦虑,出现行为应激。
焦虑症病人最担心:“万一我失去控制,我会……,疯掉的!”其内心具有“丧失自我控制感”的恐惧,感到无抓无挠、无依无靠。
躁狂发作的精神障碍患者,最喜欢去十字路口,指挥交通,以实现自己幻想中的“控制感”和“全能感”、“自我优越感”。
抑郁症患者,在患抑郁之前,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似乎他总是能够心想事成,随心如愿,可是后来,遇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理想破灭,他就进入了抑郁情绪状态,感到自己很无力,失去了对自身及他人的控制感、全能感,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保持或回复曾经的辉煌,他会感到愤怒委屈,甚至想要自身。自杀是他获得自我控制感的最后一道行为应对方法。
精神分裂症病人,常见会有一种妄想,叫做“被控制感”,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及行为,被某种外力所控制,其实是他内心失去了自主感和自我掌控感的表现。
四、控制感与心理健康
每个心理健康的人,都生活在与环境的互动之中。
每个人如果感到外部环境是稳定的,即使变化,也是有规律的。这样,个体就会获得确定感、安全感,他只要按照客观规律去做事,就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或受到伤害。
个体的内在控制感越强,他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就越低,全能感、价值感和幸福感等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五、 控制感与主体间性
人遛狗,狗遛人;人开车,车开人;
老板解聘员工,员工辞职老板;
男人通过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欲取之,必先予之;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
现代人普遍处于相互制约和相互控制之中。
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在寻求着自身内心的“控制感”,所以,两个人之间就会形成了现实层面的相互控制,相辅相成,相生相克。
每个人都喜欢这样想:“他得听我的”,“我能搞定他”。
在人际互动中,有的人是直接控制他人,比如,通过权力或利益,命令或雇佣、指示他人去做某些事情;还有时候,会采取威逼利诱的方式,包括更隐蔽的方式,借刀杀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还有一些人会通过控制自身而改变他人,最终获得“控制感”,比如,“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让别人喜欢我”;“我一定要表现得乖一些,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等。
每个人,在人际互动中,通过控制自身或对方,让自己的愿望得以达成,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际控制感的内心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