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又是最严重的。
华商报:如果父母自己的幼年也经历过他们自己父母这样的对待方式,他们也很容易沿用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南希:是的,这是我们需要讨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关于创伤事件存在“代际传递”的现象,我知道有些心理学家正在做这个领域的研究,这的确是一个需要被人们关注的问题,社会也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提醒人们这个事实的存在。
华商报:您怎么看待,现代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既想亲近又保持疏离”的复杂人际关系?
南希:我想我只能从人格结构上理解这个问题。“亲近/疏离”是人格的对偶主题,它呈现的是分裂样的人格特征。大多数人都可能会有这样轻度分裂的倾向:一方面我们渴望创造信赖的关系,而另一方面我们内在又有强烈的提醒自己不能信赖他人的声音。如果这个对偶主题反应过度就是一种病理性的症状,它是早期“累积性创伤”的结果。比如在一个家庭,父母要求孩子过早独立,或者家庭的控制和干涉过度严苛,都会导致发展出这种分裂样的人格特质,这种人格特质的核心是害怕去爱(亲密)而不是恨。生活中那些很难发展出持久、信赖亲密关系的人都与这个人格特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