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想到医生“泄露”的隐私挽救了多少条人命。当然,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批评隐私保护法确实有点马后炮。毕竟,没有人愿意在病情可能被泄露的风险下接受治疗,保护病人隐私使得病人可以放心地与医生交流。设想一下,一个为保住饭碗而拒绝接受抑郁症治疗的副驾驶,会不会更危险?(来源:广州日报;作者:李明波(媒体评论员))
医生:在道德和情感困境中行走 (内容节选自:医师网)
医师在执业过程中面临道德困境再寻常不过了,在这些困境面前,应当怎么提高医师的医德标准呢?首先医师应当牢牢把握道德标准,在国家法律法规下依法行医,认真践行新世纪医师执业精神,钻研医术,崇尚医德,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其次,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医德不仅是医师一方面的问题,还有社会环境、政策制度的影响。
当医疗环境恶化使得医疗纠纷增加
各种原因催生防御性医疗
目前“防御性医疗”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问题十分突出。而在我国,防御性医疗也是备受指责,但其发生是有原因的。首先,医学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为了避免1%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时候患者自己会要求多做检查,而医生也会通过各种检查把这1%的风险可能减小到最低限度;其次,受之前“举证责任倒置”的影响,医生和医院为了保护自己,会给每一个患者做医生能想到的、医院能提供的最好的、最全面的检查。卫生部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对医患纠纷的防范之心较重,对于在诊疗过程中一些有效但风险相对较高的技术,只有三成医生表示愿意使用。这也可能算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医疗现象之一吧。随着《侵权责任法》的深入实施,希望这种现象会逐步减少。当然,不排除有个别医生滥开检查的现象,但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 徐勇)
当病情危重难以告知
难言“实话”仍需努力告诉患者
医生需要保持一颗同情患者的心,尤其是在向患者传达坏消息时,医生需要带着感情跟患者耐心地沟通,但这种同情绝不包括隐瞒真相。
调查中有16.3%的医生不会如实告诉疾病晚期患者病情,还有23.8%的医生视情况而定。他们有的是因为无从说出口,有的则是因为担心患者心理无法承受。
如今,患者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即使医生没有说真相,他们也可能从网络或其他渠道了解到信息,患者知道真相后会想,“如果我知道自己时间有限,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安排一些事情,为什么医生不给我一个选择的机会?”
因此,医生没有必要刻意隐瞒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