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被误读的教育逻辑 -金色年华心理咨询中心
咨询电话:0553-5209476 网站首页 世茂分部 |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专家风采 | 青少年危机 | 催眠 解梦 | 相关知识 | 人格障碍
情感婚姻 | 抑郁症 | 焦虑症 | 强迫症 | 性心理 | 社交恐惧 | EAP中心 | 失眠门诊
  栏目导航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专家风采
>相关知识
>人格障碍
>情感婚姻
>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性心理
>社交恐惧
>EAP中心
>青少年危机
>催眠 解梦
>失眠门诊
  锟斤拷锟斤拷锟斤拷危锟斤拷
“延迟满足”,被误读的教育逻辑
来源 :       日期 : 2015-4-8         点击次数 : 57983

    延伸研究4:眼前棉花糖有多稀缺,不同孩子有不同判断。 

    我们都会有一个常识性判断:对于一名具体的孩子,眼前的这块棉花糖越是珍贵(因为以前很难得到),那么他延迟满足的时间就会越短。2011年,贝格雷和莎茨基(Begley, Sharon; Chatzky, Jean)小组对于另一课题的研究,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也就是说,平时比较容易得到棉花糖的孩子,不会把眼前的诱惑看得过重,因而也更容易主动延迟满足。相反,以前经常被训练,经常无法轻易得到棉花糖的孩子,会把眼前的利益看得更加宝贵,一旦没有外人控制,就更可能马上占有这一稀缺物品。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父母在场时,孩子显得格外“有自制力”,而一旦父母不在,孩子就会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塞巧克力,并恳求旁人“不要告诉我妈妈”。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随时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需要”?当然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是:从小对孩子刻意进行延迟训练,不仅误解了理论,而且会误伤孩子。 

    为什么这个误解会广受欢迎?是不是因为,它悄悄满足了我们内心的控制欲? 

    提问:在棉花糖实验中,有的孩子的自控力比别的孩子强,这背后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最可能的原因是他在之前的生活里他有足够自主的机会,父母能够充分接受并回应他的情感。 

    糖果几乎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诱惑力,但是它对每个孩子的诱惑力又不是等同的。让我们来想想,糖果对哪种孩子更有诱惑力呢?是一直想吃糖果却不能吃到的,还是想吃的时候就可以吃到的?更可能的答案是:那些一直想吃却吃不到的孩子因为太想吃了,所以等不到另一颗糖果的到来,就急不可耐地把第一颗吃掉了;而那些想吃就可以吃到的孩子因为得到了足够的满足,所以此时糖果对他的诱惑力没有那么高,这使他可以控制自己的冲动,等到第二颗糖果的到来。 

    在3岁以前的孩子的生活中,不仅糖果的问题如此,很多问题都如此,如果他有足够自主的机会,而且他的情感能得到充分的回应,他的自控能力就会越强。 

    提问:那么是否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满足对孩子的自控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的确如此,父母对宝宝情感的及时回应和满足才是自控能力发展的关键。 

    自控能力说到底是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绪的能力。而孩子很小的时候还不具备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这个过程中父母及时的回应和陪伴能帮助他学会自控。 

    父母对孩子情感的及时回应,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试想,当你难过的时候,你男朋友的哪种回应最令你感到安心?是转移你的注意力?是虽然也陪着你,但他也一脸忐忑不安。还是陪着你,但是他很镇定,不觉得这不是天塌下来的事儿。显然,第三种态度会令你感到更安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友情链接:
   
  语栖心理咨询(原金色年华心理咨询) 技术支持:天颂公司 管理登录
全天值班电话:18955322167(值班手机)皖ICP备17028523号-1
邮箱:9215595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