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方式——而且这种方式是以一种模棱两可的方式来表达的。自我想把这个对象合并到自己中来,这和力比多发展的口欲期和同类相食期一致,在此阶段,自我想通过吞噬对象实现这一点。在把厌食归因于这一联系上,亚伯拉罕无疑是正确的,在严重的忧郁症中,我们会遇到这种厌食症。
易患忧郁症的气质(或部分这样的气质)就存在于自恋性的对象选择非常突出;这就是我们的理论所需要的结论,但不幸的是,这个结论至今尚未被观察所证实。在这篇论文开篇所做的评论中,我承认这一研究所立足的经验材料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在观察的结果和我们的推断之间达成一致,我们将毫不犹豫地把这种退化,即从对象贯注退化到力比多依然自恋性的口欲期,纳入我们对忧郁症的解释中。在移情性神经症中,对象认同这种现象也绝不稀少;的确,对象认同是症状形成(symptom-formation)非常显著的机制,尤其是在癔症中。但是,自恋性认同与癔症性认同之间的差异可以由此看出:在前者中,对象贯注被放弃了,而在后者中,对象贯注持续存在并表明其影响,虽然这通常仅限于某些孤立的行动和运动感觉。无论如何,在移情性神经症中,认同所表达的也是这些病症所共有的东西,这种东西指示了爱的存在。自恋性认同是二者之中更为古老的一种,它为理解癔症性认同铺平了道路,后者尚未得到彻底研究。因此,忧郁症从哀悼那里借得了一些特征,而其他一些特征则来自于从自恋性的对象选择到自恋的退化。一方面,类似哀悼,这是对真正失去所爱对象的一种反应;但除此之外,它还被一个决定因素打下了痕迹,在正常的哀悼中这种决定因素是不存在的,如果存在,它就会把后者转变为病态的哀悼。恋爱关系中的两歧情感要使自己有效并开放出来,对象爱恋的丧失是一个绝妙的机会。在存在固念性神经症气质的地方,源于两歧情感的冲突给予了哀悼一种病态的命运,并强迫它以自我谴责的形式表达自己,以便哀悼者自己要为所爱对象的丧失受到指责,也就是说,这是他所希望的。在力比多没有被退化性地吸取时,这些紧随爱恋对象之死而产生的固念性的沮丧情形向我们表明了源于两歧情感的冲突自己也可以实现的东西。在忧郁症中,引起疾病的机会远远不止于因为死亡而带来的显而易见的丧失,而是包括所有这些情况:受到轻视、忽略或者受挫,这些都会使人把相反的爱恨感情输入既有的关系中,或者强化一种既已存在的两歧情感。源于两歧情感的冲突有时更多来自于真实的经验,有时更多来自于构成性的因素;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