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与忧郁症 -金色年华心理咨询中心
咨询电话:0553-5209476 网站首页 世茂分部 |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专家风采 | 青少年危机 | 催眠 解梦 | 相关知识 | 人格障碍
情感婚姻 | 抑郁症 | 焦虑症 | 强迫症 | 性心理 | 社交恐惧 | EAP中心 | 失眠门诊
  栏目导航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专家风采
>相关知识
>人格障碍
>情感婚姻
>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性心理
>社交恐惧
>EAP中心
>青少年危机
>催眠 解梦
>失眠门诊
  锟斤拷锟斤拷症
哀悼与忧郁症
来源 : 网络      日期 : 2015-9-16         点击次数 : 385242
为这意味着取代了他),同样逃避任何可能使其联想到他的活动。显而易见,这种抑制和画牢自困所表达的是对哀悼排他性的虔诚,这种虔诚不为其他目的和其他兴趣留下任何东西。的确,只因为我们非常清楚如何解释哀悼所以我们才不把这种态度视为病态。

而且,将哀悼情绪称为“痛苦的”情绪,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合适的比喻。当我们能够对痛苦的经济学做出准确的定义时,也许我们就能明白这样做的理由了。

哀悼在哪里执行其工作呢?我并不认为以下列方式呈现其工作有任何牵强之处。现实已经表明所爱对象已经不存在了,这进而要求所有的力比多都应该从对这个对象的依恋中回撤。这一要求遭到了可以理解的反对——这是一个普通观察都可以发现的事实:人们决不愿意放弃一种力比多立场,即使已经有一个替代品在向他们招手。这种反对有可能如此之强烈,以致主体竟然会逃避现实并以一种满怀希望的幻觉性精神症为中介从而继续依附原来的对象。正常情况下,尊重现实才能赢得生活。尽管如此,这些命令却不会得到立刻服从。它们是一点一点逐步得到执行的,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发泄很多精力,与此同时,失去的对象在精神上得以延续其生存。在力比多与对象于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些记忆和期待中,每一个单独的记忆和期待都得到了培养和过度贯注,力比多的分离就是针对它而完成的。为何这种妥协——现实的命令因为这种妥协而得到逐步执行——是如此之痛苦,这不是一个根据经济学可以轻易解释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痛苦的不悦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但事实是,当哀悼工作完成之后,自我再次变得自由无拘。

现在且让我们把从哀悼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忧郁症中来。在一些事例中,忧郁症显然也是因为丧失所爱对象而起的一种反应。但在诱因的差异之处人们可以辨认出这里有一种更加典型的丧失。对象不一定真的死去了,而是不再能作为一个爱恋对象了(比如一个被抛弃的已订婚女子)。但在其他一些事例中,人们可以确信这种丧失确实发生了,但不清楚究竟丧失了什么。因此,猜测患者不能从意识上觉察他所丧失之物也是完全合理的。其实,即使患者知道引起其忧郁症的丧失,这一点也是成立的,但这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是成立的,即他知道他失去了谁,但不知道他在他那里究竟失去了什么。这就意味着忧郁症以某种方式与从意识中撤回的对象—丧失联系在一起,这和哀悼是相反的,在哀悼中,没有什么与丧失有关的东西是无意识的。

在哀悼中,我们发现兴趣的抑制和丧失可以用吞并了自我的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友情链接:
   
  语栖心理咨询(原金色年华心理咨询) 技术支持:天颂公司 管理登录
全天值班电话:18955322167(值班手机)皖ICP备17028523号-1
邮箱:9215595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