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典型的家庭动力模式
马丽庄教授则更多从家庭治疗的角度理解厌食症。她在对中国香港厌食症青少年的治疗过程中发现,自我饥饿在家庭背景下的四个共同主题包括:
控制型家庭
晓欧的妈妈对晓欧要求非常严格,晓欧为了不让妈妈失望,一直很努力。在妈妈严格的管控下,对自己不满成为晓欧常规的心理状态。突然有一天,失去方向的她找到了“减肥”这个目标,几个月就从100斤减到了80斤,还要接着减。后来晓欧出现了严重低钾和心率不齐,月经一来就是一个月,几次送到医院抢救。
进食障碍孩子的家庭中,亲子关系往往是非常羁绊的:过度约束,过度限制,过度保护。当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控制,孩子唯一可以控制的便是自己的进食和身体。厌食症会影响到乳房发育,出现闭经,会丧失掉女人的一些特征。
厌食本身有一种象征性,就是拒绝从儿童或者青少年迈向成人,拒绝成长,拒绝成为像母亲一样的人。她在潜意识中表达了对母亲的一种愤怒。
错爱型家庭
小丽的妈妈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每当小丽想与妈妈说些什么,忙碌的妈妈总是用食物堵住小丽想要说话的嘴。“上了初中,我突然间意识到自己胖胖的模样非常丑。”小丽觉得这都是妈妈不停地让她吃东西的结果,于是对食物有了一种本能的反感。她讨厌妈妈,更讨厌妈妈让她吃东西。于是她开始节食,妈妈越担心,越让她吃饭,小丽越有快感。
“实际上,小丽在吃饭方面形成了与母亲的斗争。本来她想要的是心理上的关心,可是母亲给她的却是在吃饭上更多的关注,忽略了她想要的关爱,她就以不吃东西的方式引起母亲的注意,反抗母亲。”心理专家丛中说。
忽视型家庭
姗姗的父亲是企业家,母亲则是全职太太。姗姗在家里排行老二,姐姐开朗外向,最小的弟弟倍受父母宠爱。好强的姗姗觉得自己只有各方面都非常优秀,在家里才可能有地位。上初二时,她发现了父亲的婚外情。从那时起,她开始拒绝吃饭,终于饿到晕倒,父亲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陪在姗姗的身边,带她到北京来求医……
姗姗的这种家庭结构会让姗姗感觉到被忽视,所以,她获取父母关注的方式就是努力让自己表现优秀,而父亲的出轨无疑是姗姗父爱缺失的一个有利证据,她通过厌食,卷入了父母的婚姻危机,同时表达了对家庭的忠诚和对母亲的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