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几个朋友一起去赶晚场电影,时间紧迫。
等红绿灯的当口,A说,“没事儿,还有十分钟呢”。B马上看表说,“什么呀,还剩八分钟了”。C掏出手机,“我的时间准,11分钟”。我抬眼看看车上的表,明明只有五分钟了。
几个人哈哈大笑,真是表越多越乱。
你大概也遇到过关于时间的问题吧。
比如,和朋友约会,对方迟到了,说,“依我的表没迟到”。你不平,明明迟到了还狡辩。可是一想,谁说自己的表一定准呢?你又没有天天校准。
再比如,你在聊天、上传文档、发送电子邮件时,显示的时间都是自己电脑的系统时间,而对方给你的反馈通常是他的系统时间。所以,如果双方时间不一致,经常会有戏剧性的事件发生,那就是——在现实中后发生的事情,在虚拟时间里可能会先发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概念时间,而且,依据这个时间行事,通常也不会产生什么致命误点。可是,如果非要锱铢必较,弄上几个表以准点行事,那可能就真的出事了。
这次讲的是“手表定理”:当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他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选择多了,非但让你体会不到快乐,反而让你丧失了判断的信心。
比如,从前你总是在附近超市买一个牌子的果酱,某天突然在另一家超市发现居然有整整一个柜台的果酱,那么欣喜之后,下一秒钟到来的,可能就是烦恼。因为在考察了产地、配料、价格等指标后,你终于权衡利弊选定了一种,可是回家后通常会觉得,没选的那一种更合适。
从前你只在一家馆子吃饭,因为小区里也就那一家像样的餐厅。突然某天,你发现隔条街,居然开了一整排餐馆,你却犯了愁,每次出门前都要考虑半天,再询问同伙今天吃什么菜。吃了辣的,觉得还是上海菜口味好;吃了口味淡的,又觉得怎么什么味道都没有,还是川湘过瘾。总之,永远贪恋的,是没选择的那一个。
你在床头放了几本书,打算依不同的心情选择去读。轻松的时候来点悬疑故事,心静的时候看点理论性较强的,烦躁的时候来点解闷的、有意思的。可是,一、两个月后,你发现,每天都犹豫着要翻开哪一本,结果,居然一本也没有看完,反而所有的书都翻得断断续续,每一本都勾不起什么热情了。
还有,你尝试不同风格的衣服,想要“百变”。今天尝试韩国范儿,明天走欧美风格,后天又回到了淑女状态。不久以后,你发现,那些坚持自己风格的着装反而给人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听办公室里的人说,“这是谁谁的风格”、“一看就是谁的衣服”,你傻眼了,“什么才是我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