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鬼子来了》整部影片角角落落非常用力的表现了马大三们的无力感—--我,怎么做都是错的!!! (这正是姜导早年客体关系的写照) 被“我”的黑洞洞的枪口顶着脑门不得不应承下来照顾两个日本鬼子是错的。 穷尽自己一切办法让鬼子活下来是错的。 别人挖好了坑,他只需要把两个鬼子推下去撒上土就完事,而他却不敢下手,是错的。 后来用养了半年看起来感恩戴德的鬼子换回来几车粮食却遭到已经投降的鬼子对整个村子的集体烧杀,当然更是错的。 最后终于敢举起斧头砍向已经投降的鬼子时,得到的却是同胞命令那个大家费尽心思供养了半年的鬼子对他的砍头之祸! 真是造化弄人,感觉这个片子好像就是对一个人懵懵懂懂的短暂一生的宿命写照啊! 离奇的开头代表生而为人随机而无奈的开始。后面的每一步看起来他们都是精心策划的极其稳妥的,结果却在他们终于觉得自己可以挺起胸膛像主人一样在鬼子面前收获自己胜利果实的时候却全村遭到血洗。 影片特别交代女主鱼儿(当然,这个名字及女主和马大三的关系也是颇有深意的)说就是那天怀上了马大三的孩子,代表那一天是幸福巅峰的马大三命运的转折点,那个顶着马大三脑门的黑洞洞的手枪是否可以理解成是马大三对自我攻击呢?那个拿着改变马大三命运的手枪的“我”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代表了人们对人性阴影部分的吸引和恐惧? 后来马大三一听到“我”就吓得魂飞魄散,是否意味着自从“我”出现以后,“我”早已不是“我”,马大三同时也早就不是原来的马大三了? 马大三们一方面是对“我”的恐惧,另外一方面那个神秘的“我”似乎又具有无限的吸引力,使得马大三和村里的长老壮男一次次的飞蛾扑火般的去救两个鬼子,他们用他们的纯朴和固执的善良救了鬼子俘虏,给他们活路,孰不知武士道的日本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做苟且活下来的俘虏。所以,马大三们用借一还八的白面把俘虏鬼子供养的越好,也就意味着越是滋生了鬼子们对他们的仇恨,也就意味着马大三们离本来与于自己无关的屠杀越来越近。毕竟这里是没有国共争端的地盘,毕竟鬼子已经宣布投降了。 然而,马大三们对“我”的过度负责导致他们的善行最终一步步把大家的命运朝向自我覆灭的方向吸引。 “我”究竟代表了哪些?什么?小伙伴们脑洞大开自己去想吧…… 整个片子的黑白色调让人感觉压抑沉闷极不真实,只有在故事结尾马大三被砍以后才出现了整个屏幕令人窒息悲壮的血红……… 对鱼儿及鱼儿和马大三的孩子没做交代,就算是留给人们对“好”“我”部分的有关希望的念想吧…… 早年被挤压和冷落的姜导成为了一个愈挫愈勇的、特别擅长用冷来表达热烈的、常常幻想把穷途末路变起死回生的永远都长不大的悲情又倔强的青春期老少年。 而他《邪不敌正》这部作品中的男主,不论是老谋深算没能反清复明的蓝先生,还是智勇双全成功复仇却无法得到巧红的帅气体面的李天然,他们都是用生命去拼搏生命,却都没有得到自己最最想要的……… 这部热血沸腾的电影表达了人类永恒无解的俄狄浦斯主题…… 用霸道、尖锐、张扬、狂野去诠释沮丧、冲突、孤独和虚空,姜导做得痛快淋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