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家庭塑造人 -金色年华心理咨询中心
咨询电话:0553-5209476 网站首页 世茂分部 | 设为首页
关于我们 | 新闻动态 | 专家风采 | 青少年危机 | 催眠 解梦 | 相关知识 | 人格障碍
情感婚姻 | 抑郁症 | 焦虑症 | 强迫症 | 性心理 | 社交恐惧 | EAP中心 | 失眠门诊
  栏目导航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专家风采
>相关知识
>人格障碍
>情感婚姻
>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性心理
>社交恐惧
>EAP中心
>青少年危机
>催眠 解梦
>失眠门诊
  青少年危机
【亲子沟通】家庭塑造人
来源 : 芜湖市金色年华心理咨询      日期 : 2010-11-11         点击次数 : 11176
说到双亲对孩子的教育,我就想起一个故事叫“临江之麋”。讲一只小鹿从小与几只小狗作伴,在它看来狗是一种友善的动物。长大以后,主人带它重返森林,回归自然。不久,它遇到几只猎狗,儿时的记忆让它自然地把狗看成是朋友,结果惨遭厄运。
 
自然界普遍存在一种“印刻效应”,刚睁眼的小鸭会把孵蛋的母鸡看作妈妈,长大的鱼会游回它的出生地去产卵。人类在幼年时期,双亲与环境对其心身体验产生的影响很像这种“印刻效应”。如果说孩子的心理、个性在出生时是一张白纸,到五岁时可能已被双亲想当然地胡乱涂鸦到无处可再下笔。一位女性告诉我:“儿时非常痛恨母亲因为烦心之事打我出气,曾经发誓为人母时决不动手。不想世事难料,我的女儿依旧成了我的替罪羔羊。看到女儿泪眼汪汪且胆颤心惊,我真感觉是造化弄人。”记住,你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可能来源于你对儿时经历的反刍。
 
记得小时候,我的邻居娶了一位二十岁的漂亮媳妇,行为乖巧,深得大伙喜欢。但她有个怪癖:极其怕猫,怕到望猫即逃的地步。住宅院里,本有两户人家养了猫,一黄一黑,习惯了邀欢取宠,游手好闲。看到那女子避猫时那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慌乱样,邻居们甚觉好笑,常装猫叫来逗趣她。一晚纳凉,大家围坐一起,天南海北谈兴正浓,突然“喵呜”一声,那只黑猫从天而降,正好掉在这女子的头上,只听一声惊叫人便倒了。肇事者这才明白玩笑开过了头,急忙将这女子送往医院,守了两天两夜她才从歇斯底里的状态下复原。从此,人们逗她的胆子已不再有,两只骄傲的猫也被主人送往他乡退避三舍,以免再生事端。同院的人都很好奇,不明白为什么她那么怕猫,后来才知这女子的母亲有洁癖,厌恶一切小动物,从小就经常危言耸听来恐吓她。若干年后,女士虽不再怕猫,但她的儿子长到十二岁连刚出壳的小鸡都不敢碰,那种对小动物的恐惧,与其母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想见,女士也用她的母亲曾经用过的恐吓方法,来教育儿子,对待儿子。恐吓也许是家长教育孩子最经常使用、也是最无赖的杀手锏。使用不当,孩子心灵深处就会留下难以消除的恐惧体验。
 
家庭塑造人的力量,远大于人们的想象。家庭教育可能包含一些传统、习俗的东西,也有一些家庭规则。这些规则反映双亲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我有一个朋友,她出身于一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崇尚自由、平等与博爱。她的丈夫却是东北人的后代,夫权意识明显。他们在大学相识、相爱。恋爱时节,两人尚能平心相容、克己相待。结婚后,角色变了,儿时耳濡目染的陈规陋习在尘封多年之后,似乎顺理成章地来了个借尸还魂,就像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个一个争先恐后地跑了出来。家庭优先权之争给这段原本美满的婚姻画了个句号。

[1] [2]  下一页

  上一条:【亲子沟通】唠叨——家庭教育的一大杀手
  下一条:【早恋专题】女孩有了性经历,两个爸爸两种态度
  专业与爱,让您的每一天都是金色年华
友情链接:
   
  语栖心理咨询(原金色年华心理咨询) 技术支持:天颂公司 管理登录
全天值班电话:18955322167(值班手机)皖ICP备17028523号-1
邮箱:9215595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