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灵可能经历诸多磨难而更加坚强,也可能被一根稻草轻而易举地压垮。强迫症就是可能压垮人们的那跟稻草。
究竟什么是强迫症?
所谓强迫症,全称为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是神经质症的一种,其症状是:有这种感觉的人明知某些念头、想法、行为、动作不合理,重复去做毫无必要或毫无意义,但竭尽全力也无法克制这些念头、想法、行为、动作的反复发生。这些人为此会长期深感焦虑和苦恼。
通过精神分析我们发现,强迫症是人被压抑的潜意识能量的一种释放形式。
强迫症的性格基础本身就是强迫性个性特点:不自信、自卑、内向、敏感、刻板、追求完美、焦虑等。这种人心理防御机制太强,遭遇任何挫折,首先会体验到剧烈的心理冲突,继而导致对自我的强烈不满、自责、自罪。
强迫症是人无力应付现实的自慰行为表现:当人本体能量向外释放的渠道受阻,只有依靠某种代表性的念头和行为来获得替代的满足。当人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强迫症状时,软弱的自我即会脱离现实环境而临时得以解脱。
正常人也会有重复思维、重复行为,但他们的重复与反复都可以找到充分而现实的理由,也无须去主动克制,也无须伴随个人心理的苦恼。比如,正常人忘了自行车是否上锁,或者自己家门是否锁好,返回去检查一次就可以了。但是,有强迫症状的人可能会检查了好几遍仍担心有闪失,他对自己总抱有怀疑态度,用999分的注意力,指向千分之一的可能性目标。
在心里咨询、心理治疗临床中,前来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常常说自己有了强迫症,其实大部分只是有了一点强迫型人格,或者仅仅是有一点强迫型人格倾向。
那么,什么是强迫性人格?
强迫型人格是常见的一种人格异常,其特点表现为过分追求完美、精确,做事情常常有不完美感。为此,他们经常会纠缠细节、吹毛求疵。
这种人在行为上要求按部就班,过分循规蹈矩,拘泥于形式、章程和次序,对一些生活细节也不断要求程序化、仪式化。
这种人常常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害怕批评、害怕出差错、害怕别人的关注,而过分自我关注、自我克制,在行为上会表现出犹豫不决。在情绪表现上,过分克制,不苟言笑,缺乏幽默感。
强迫性格的人办事效率较低,抓不住机会,且事后经常后悔、自责。表面上可能不露声色,内心却往往很紧张、焦虑,甚至充满怨恨。
人在某种特殊的境遇下偶尔表现出上述心态是正常的,但是一旦上述心态成为惯性,就需要进行自我调整了。
强迫症是怎么产生的?
强迫症重要的诱发因素来自于社会心理,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导致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由于亲人丧失、受到突然惊吓、童年经历造成的心理创伤等等。正常人偶尔也会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不断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型人格或强迫症。